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抗战儿歌的创作绝非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以儿童为本位的历史叙事重构。它要求创作者既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深谙儿童的情感与认知规律,在“儿童视角”的叙事框架下,让苦难历史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让民族精神融入天真烂漫的童声童语。
*本文原发布于“童心来啦”百家号2025年9月6日(点击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评论有我专栏页
“评论有我”主题征文 | 欢迎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积极报送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评协会员荐文|“寓技于美、缀珠成链”——杂技剧《山水国潮》的“两创”探索(甄飒飒)
评协会员荐文|抗战儿歌创作的核心准则与实践路径(戚万凯)
陕西省评协荐文|从高原走向高峰 需要高质量的文艺批评(蔺雨)
陕西省评协荐文|我们心中有多少真正的传统(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