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史观下的世界历史科普叙事——小约翰可汗《硬核狠人》系列

2022-12-0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王屹飞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入围文章,由作者参选提供)


人民史观的主流影视剧近年来不断取得佳绩。如电影“我和我的”三部曲以及电视剧《功勋》等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人民史观的优秀作品为我国唯物主义史观的影视创作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线。而在网络影视作品方面,真正具有人民史观的优秀作品却相对较少。这看起来是一件有悖常理之事,因为在互联网领域,与主流文化不同的青年亚文化本身就具备多元化与去中心化的特征,这使得新媒体领域的影视创作天然具有个性化与人性化的属性,这一年轻的创作者群体本应该更容易接受并产生人民史观。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在互联网上的许多影视创作虽然带有强烈的反抗与不满,带有对正义感和公平感的渴望,以及强烈的参与社会议题的积极性,但其表达方式却过于直白和情绪化。不少新媒体影像创作者往往只在生搬硬套的历史叙事之后强硬地插入个人的主观判断,让影视作品变成了个人宣泄情绪的工具,弱化了影视作品的认知作用,从而妨碍了自己本想要表达的人民史观有机地融入作品。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新媒体领域都缺乏一个可供参照的类型模板来引领众多创作者进行人民史观的有效表达。2021年6月,B站up主“小约翰可汗”在自己的世界历史科普视频栏目中加入了一个新的系列,名为“硬核狠人”,这一系列作品为新媒体领域的人民史观影视创作领域吹来了一股清风,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B站小约翰可汗《硬核狠人》截图

一、“硬核狠人”与人民史观视角

小约翰可汗从2020年11月开始在B站持续创作世界历史科普视频,他的视频创作风格鲜明、叙事流畅,语言生动有趣,很快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小约翰可汗在2021年底获得了“B站年度百大up主”称号,成为知识类视频创作者中的佼佼者。

小约翰可汗的视频所讲述的世界历史大事件和人物多发生在风起云涌的19-20世纪。他的视频栏目包括三个系列,前两个系列分别是“小约翰”系列——正如其名称的由来一般将现实世界比喻为一个奇幻的自然,以成人童话的口吻对历史发问,探寻人类心智成长的历史;“奇葩小国”系列——从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小国的历史视角出发,回看充满矛盾与斗争的全球化进程。第三个系列“硬核狠人”则完全抛弃了王侯将相的视角,讲述宏大历史背景之下的一个个具有传奇性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包括前苏联的劫匪团伙、给自己加冕的美利坚合众国“皇帝”、从纳粹德国总理府偷旗子的运动员、拿着冷兵器参加二战的英国士兵等。他们的身份包括小偷、骗子、劫匪,也有军人、间谍、特工,尽管这些身份大多较为负面,但在19-20世纪经济危机集中爆发,帝国主义相互征伐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他们的一生却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历史的特殊视角。例如一战后两个使用火焰切割机偷盗德国国库的大盗萨斯兄弟被德国民众视为“侠盗”,背后反映出的是一战后德国民众在战争赔款与经济大萧条双重压力下产生的极端心态;再如英国水兵弗雷德·科普曼因为阴差阳错卷入水兵讨薪事件,失去了光明的前途,却一辈子都在为工人和平民的福利事业不断地与英国官僚体系斗争,背后反映的是经过19世纪金钱至上与功利主义的野蛮发展,巨大的贫富差距下英国底层人民无法遏制的反抗情绪;又如一个失败的商人诺顿在美国旧金山自立为皇帝,因为道德优良竟然还得到了旧金山民众的全力支持,这种民情甚至使得地方治安体系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尊重这位“皇帝”的存在,这背后又反映出19世纪的美国人民对上层统治者道德水平的强烈不满。

小约翰可汗的世界史叙事,始终从普通人的成长经历与其朴素的思想情感出发,让观众感受到该人物做出的每一个看似荒诞的决定却都有其特定时空间下的合理性,让观众认识到他的行为属于时代而不属于文明,属于平民而不属于精英。

二、借世界历史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借外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人物叙事来传递中国声音,以生动活泼的当下的网络青年话语体系来解读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硬核狠人”,是小约翰可汗中国话语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获得“B站年度百大up主”荣誉的一个重要因素。

纵观“硬核狠人”系列中的这些“狠人”,他们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如同高尔基《我的大学》中的阿廖沙一般,在社会大学中摸爬滚打。他们的故事有的正义、有的肮脏、有的奇幻、有的荒诞,但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切又显得如此合情合理。他们为一个时代所创造,也为这个时代创造新的历史,最终回归时代的洪流,由此形成了一个传奇的人生闭环。观众看到他们平凡的出身,也大体就能猜到他们平凡的结局,但没人能料到此人的一生却为整个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这种“时代的人生闭环”被小约翰可汗萃取出来,提炼成一套独特的人民史观的叙事体系和中国话语。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硬核狠人”都是发生在中国以外的人和事,但其叙述方式却充分体现了当代互联网汉文化圈的方言及调侃式语言特征,如“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戈林表示自己也是个艺术爱好者,并且已经艺术一个多礼拜了”,“人家是老伦敦正米字旗”等。这些语用和修辞时刻体现着作者的创作立场和创作目的——用普通中国人的视角看待世界,用平凡中国人的话语解释世界。由此,“硬核狠人”系列将中国人的唯物史观视野扩大到了19-20世纪的西方世界,帮助观众了解世界普通民众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或被其扭曲的过程,用当代普通中国人的价值观评判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这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国人对非中国(世界范围内的)故事题材的解读,本身也构成了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一部分。正如一些网友们的总结:讲好中国故事,不一定是只讲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能缺少来自民间的声音。这种来自非主流的舆论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历史观的思想,是对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理念更全面、更生动、更深入的理论阐释。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照下的情感契合

“硬核狠人”系列的另一项贡献是拉近了国内观众与国外普通民众的情感距离,融通了外国历史人物与当下中国青年一代的情感契合,探索了世界人民共情的可能性。这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下进行历史叙事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近代史的关注重点大多在于中国的两次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而对世界范围内的普通百姓、尤其是在被资本主义剥削与帝国主义混战的环境中艰难求生的西方社会普通民众而言,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我们缺乏对其个体与典型的细致观察。“硬核狠人”系列的出现补齐了这块视野的短板,给予了中国网络观众一个全新的关注点,让我们能够基于当代普通中国人的思维和情感去观察19-20世纪西方世界的普通民众。从该系列视频作品问世引起的反响来看,它观察和解读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且正面的,其积极性体现在:“硬核狠人”系列让当代中国观众了解到,在全球性的战争和社会危机面前,无论西方世界还是中国的普通民众都面临或曾经面临过相似的生存困境,这正是彼此间产生情感共鸣的人民立场基础。

在“硬核狠人”系列中,许多正面历史人物都曾为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做出过贡献,也有过被资本主义、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所剥削、压迫的经历。从当代中国人的视角来看,他们的遭遇与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和同源性。例如二战时期美军的一名普通工程兵温德尔·费蒂格,他本身只想在菲律宾做一点小生意,却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被迫在棉兰老岛上成为被麦克阿瑟抛弃的美军士兵,在没有物资与人手支援的情况下,温德尔·费蒂格独自在棉兰老岛带领菲律宾游击队抵抗日军长达三年。基于同时代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境遇,当代中国观众显然对他的传奇故事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名士兵从1942年到1945年,率领数万名菲律宾游击队歼灭7千多名日寇,俘敌人数超过4万人,回国后除了一枚麦克阿瑟颁发的勋章,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成为当地人民传颂的史诗般的英雄人物,回国后竟被当作了美军官僚主义的垫脚石,直至1975年在家乡安静地去世,成为二战中一位“默默无闻的传奇战士”。在视频下方的评论中,我们能看到中国观众(大多是青少年观众)给予费蒂格的评语:人民永远记得那些在苦难日子里帮助过他们的人。显然,观众们在这则视频看到了构成历史一个则面的平民英雄,他们不在乎费蒂格的国籍和信仰,只是用朴素的情感表达着人民对抗击侵略者的英雄的尊重。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硬核狠人”系列的题材和叙事,与当今中国青年一代的视野和胸襟是相互辉映、情感相通的,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表达方式。

四、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一条成功路径

“硬核狠人”系列的问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国主义因其内生矛盾的发展正在必然地走向衰落,在这一阶段,帝国主义会不断尝试将内生矛盾转嫁给我国。在这样的形势下,为发展战略做好舆论准备,帮助观众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当前宣传文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值此特殊时代背景下,“硬核狠人”系列成功地开掘出一个全新的观察领域,将19-20世纪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背景之下西方民众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并且站在当代中国青年的立场上展开叙事,形成了一套全新的人民史观下的世界历史科普叙事的中国话语体系。在当下帝国主义内生矛盾再一次集中显现并不断向我国转嫁甩锅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叙事模式可以有效地启发当代中国青年正确认识当前阶段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引导他们科学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对抗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价值观渗透。这也是小约翰可汗“硬核狠人”系列科普视频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之所在。

结语

小约翰可汗“硬核狠人”系列科普视频的叙事体系从人民史观的角度出发,以当代互联网汉语文化圈的语言习惯和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为基础,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客观叙述和科学评判。它有效地打破了美西方通过成熟的话语体系对自身美化之后的“形塑”,解构了新自由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定义,同时又以“中国表达+外国故事”的形式融通了东西方的历史,从人民的视角搭建起一座全球普通民众共情的桥梁。这套叙事体系为“加快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径,同时也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考的历史叙事进行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


作者:王屹飞,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教师


延伸阅读: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专题)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来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