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艺发展伟大图景的新擘画(向云驹)

2022-02-09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向云驹

  2021年12月14日上午,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深受鼓舞,备感振奋。《讲话》站在建党百年的时间高点,站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高度,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对新时代文艺发展作出了伟大战略部署,也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动员令,必将开启文艺发展新航程。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戴艳华)

  《讲话》深刻总结党领导文艺的百年奋进历史,高度评价文艺事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在文化发展上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就是党的重要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向同行;与时代同步伐,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倾情投入、用心创作,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为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广大文艺工作者重任在肩。沿着百年文艺发展道路指明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大有作为。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呼应时代召唤,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基本准则。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提出了“五个新”的要求:“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讲话》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为文艺工作者鼓荡起胸中的凌云壮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作出的积极贡献。这些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系列重大时间节点和重大时代主题上,文艺高扬了时代精神,状写了恢宏的历史图景,讴歌了党和人民的辉煌业绩,塑造了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佳作迭出,反映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为伟大时代和人民精神生活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二是文艺的各个门类、各种体裁、各个领域出现了全面的繁荣和进步,“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近些年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深化改革,优化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作家艺术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端正行风、改变作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作品为立身之本,以人民伟大历史创造为文学艺术不竭的源泉,以追求卓越、创造经典为艺术创新的内生动力,实现文艺创作全面新繁荣。三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焕发青春和激情。乌兰牧骑精神得到广泛传颂、大力弘扬。老艺术家牛犇一心向党、为艺术终生不渝的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的精神,影响带动了一代文艺新人。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业态受到充分肯定,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关怀和引导支持,为壮大文艺队伍、开拓文艺发展新空间、扩大文艺影响力作出了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艺得到广泛传播,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成为作家艺术家们的自觉。在用文艺歌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候,文艺界也深受教益。艺比天大、德如地厚,德艺双馨才能立言立艺,才能立心立命。

  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新发展的基石,给了我们发展的自信、骨气、底气,提升了发展的眼界和境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史剧。今天,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未来无限广大,“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还借用李白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来说明盛唐的蓬勃气象如何激发了诗人,使其胸中鼓荡着凌云壮志。这些都激励和呼唤着我们胸中的热情、激情和为时代歌呼的凌云壮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五点新希望,这也是党对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擘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两者深刻交织,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文艺工作者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这五点希望也是党对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展望,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论断、新目标、新要求、新擘画。“第一,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第二,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第三,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第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第五,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这五点希望,也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五个方面、五个目标,构成一幅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五点希望呈现的文艺愿景,也可以用五个关键词句加深理解。一是在文艺与时代的新关系中,文艺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实现这一新目标的方法途径是“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二是在文艺与人民的新关系中,“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实现这一新目标的方法途径是“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三是在文艺创作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文艺创作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实现这一新目标的方法途径是“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四是在中国文艺与天下情怀的关系中,文艺要“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实现这一新目标的方法途径是“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五是在文艺的道德情操与艺术才情的关系中,作家艺术家“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实现这一新目标的方法途径是“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在阐述五点希望的意旨、内涵、目标、方法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入探讨了新时代文艺发展如何遵循文艺创作和文艺发展规律问题。他指出,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他提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才能传之久远。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他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要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他还指出,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

  总之,我们正在跨越文艺有高原缺高峰的瓶颈,正在增强创造文艺新史诗的雄心和积累创造文艺新史诗的能力,进一步承担时代之责、历史之托、人民之盼、文艺之志。党的百年历史实践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


  (作者: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向云驹专页

  “饭圈文化”治理需要多管齐下(向云驹)

  把文艺评论工作放在繁荣文艺更加重要的位置(向云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