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冯双白: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20-09-2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冯双白 收藏

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意味深长地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这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号召,我们每一个当代文化艺术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思想,积极行动起来,为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并指出,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认真思考上述思想,我们深受震撼。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凝聚了古老的东方哲学思维,体现了中华美学博大精深的理念,浓缩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在我国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而酝酿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讲话,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重要方式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吹响了“十四五”文化进军的响亮号角,令人深深感动而无比振奋。

舞剧《天路》(图片来源:“国家大剧院”微信公号)

  守正创新,其要义是守正

  守正,先要正本清源。《旧唐书·高祖纪》辩说:“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正,首先来自指导思想之正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文化思想大潮,经过了翻天覆地的中国社会生活巨变,人们终于清晰地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应该作为一种制度,确立和融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之中,继续坚持,绝不动摇。当代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十八大以来,中国舞蹈创作取得了公认的好成绩,与中国文联、中国舞协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中的思想引领有密切关系。在各种全国性或地方性的业务培训中,重视业务学习而轻视思想建设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舞蹈工作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神火炬的照耀,舞蹈创作不可能完成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大任务;一个没有灵魂的舞者,再好看的皮囊也会形枯骨槁,唯有精神不朽,艺术才可能长青。从反映农民工子女成长心理风靡全国的《爸妈我想你》,到饱蘸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的催人泪下的《中国妈妈》,从英雄主义凯歌高唱的《鸡毛信》,到人性本善至死不渝的《哥哥》,无不证明着精神引领的巨大作用。

  守正,意味着澄清源头,探究正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意味深长地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这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号召,我们每一个当代文化艺术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思想,积极行动起来,为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而努力。以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为例,我们注意到,近年来资料搜集整理方面成绩很大,历代基本事实多有挖掘,但深入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于中华舞蹈起源与中华文明相关关系的研究严重缺乏,对中华舞蹈文化特质的研究缺斤少两,甚至有的硕博论文也简单停留在罗列几条不痛不痒的老旧资料基础上,很有些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味道,更不要说寻根问祖了。再以当代舞史研究为例,不得不遗憾地说,从业者不少,文章众多,然而能够从中华文化基因的角度打通古今之变、诉说历史本质发展者,实在太少!没有正本的探究,我们的前路难免错愕迷茫。

  守正创新,其动力是创新

  古往今来的文化艺术实践证明,创新是文艺生命之树的长青之源。这已经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识。毫无疑问,当代中国文艺取得的巨大进步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各方面进步同频共振,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有‘高原’,缺‘高峰’”的文艺创作情况,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扭转。究其原因,是在创新上发力不足。文艺经典作品,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有创新的特征。艺术创新,当包含了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入体察,究前人所未见,思前人之未得,即艺术思想和观念的创新;同时,创新更意味着全新的生活新观察和美学新发现。文艺创新者应该保持对时代风尚的敏锐察觉力,持有对新生活、新人物的精细捕捉力,秉持对新艺术形式的大胆创造力,敢为天下先。在这方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该剧演出所到之处,无不是掌声雷动,喝彩连连。上至七八十岁的熟悉孙道临原创电影形象的老干部,下至90后甚至00后的时代新人,往往感动得泪流满面。如此的场面,究竟源自哪里?我以为,艺术创新是该剧的最大亮点。用时代的新角度重新阐述革命信仰与人生大爱的关系,生动地表述那震撼人心的艺术主旨——长河无声奔去,唯有爱与信念永恒!与此同时,剧中全新的讲述故事方式,摆脱了传统舞剧叙事的桎梏,采用多视角交叉叠进,把一个谍战片生动地转化为当代第一部谍战舞剧的动人魅力。全新的舞台艺术构成元素里,融入了电影蒙太奇的艺术理念和方法,配合着特定的电报发送之“滴滴滴”声,极为巧妙又合理地、自然地将电影字幕的元素插入了舞台艺术形象塑造过程,时而玄妙地引出人物某种身份,又时而揭秘式地摘下人物外表的面纱,令人目不暇接,心理高潮迭起。《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当代舞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全新的完美融合,大大突破了人们惯常性的舞蹈思维模式,也让很多从事影视艺术和戏曲戏剧艺术的人叹为观止。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当代舞剧的艺术创新力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舞剧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命运,决定着舞剧从“高原”走向“高峰”的艺术命运,也决定着中国舞蹈在世界舞剧艺术之林的全新高度。舍此,别无出路!

  守正创新,其核心是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并指出,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认真思考上述思想,我们深受震撼。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凝聚了古老的东方哲学思维,体现了中华美学博大精深的理念,浓缩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从上述思路里,我们读解到重要的信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个高度,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标志性符号,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伟大目标,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为之奋斗和献身。文化强国之强大,必须体现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上。或者说,文化强国的标高,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概念,而要具体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上,有据可依,有实可察。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里,就有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中国应对疫情的所有做法,与全球某些唱着高调却不顾人命亡失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恰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理,发展文化事业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因此,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就成为全新时代里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等等,都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尺,衡量着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进步历程。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里,还有以德为尚、以民为重、以和为贵等等重要理念,无不在当今社会生活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德为尚,所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以民为重,所以在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要着力解决人民幸福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的问题。以和为贵,所以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多民族统一、和谐共荣的方针。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也化作我们生活中可圈可点的现实。在那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刻里,方舱医院中跳起来的健身舞和民族舞,不正是来自古老东方大地上的舞步吗?在刚刚举行的由中国文联等单位主办的纪念联合国七十五周年线上艺术研讨会上,艺术短片《身随心舞——我们都在同一个地球上》,中国舞蹈家与世界各国的舞蹈家们用完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述着共同抗击疫情的感情和意志,那不正是中华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东方美学精神之具体呈现吗?


  (作者: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延伸阅读:

  习近平: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冯双白:舞剧在攀登高峰

  冯双白:舞动七十年 永铸中华魂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